無法相聚的告別 在疫情中我們如何說再見?
疫情壟罩期間,有許多人因為染疫不幸去世,基於重大疾病的傳染性風險,新冠肺炎確診而死亡的遺體必須盡速火化。有些家屬隔著負壓隔離病房,在護理師的協助下「視訊告別」,與家人相見的最後一面,只能隔著屏幕道別,這匆匆一面便是天人永隔,不免讓人心酸。
失去親人的哀傷是一段歷程,不論是大人或孩子,我們都需要時間來消化。葬禮的儀式讓我們因為死亡而相聚,一起悲傷,一起陪伴療癒彼此,談論從前的美好回憶到舉辦葬禮這段時間的點滴。因為死亡,也是因為愛,家族重新相聚在一起,陪伴走過親人逝世的最後一段路,也學習重新適應生活的改變。然而在疫情的限制下,無法相聚、擁抱彼此的時刻,我們該如何釋放失去親人的悲傷與想念?
幸好身處在科技發達的世代,透過線上參與,可以跨越地域限制,讓我們依然能夠互相陪伴、思念與療癒,一起度過悲傷情緒。如果悲傷的心情不容易說出口,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科技的協助,紀錄自己的想念心情,可以是文字的書寫,也可以是照片、影片、音檔等等不同媒材,留下記憶中與家人相處的回憶。
遠端追思會 分享記憶中的美好時刻
當傳統的葬禮儀式沒辦法進行,或許遠端追思會可以是另外一種新選擇。舉辦遠端追思會,可以請家人朋友找出,曾經與往生者的合照,或是富有紀念涵義的小物,在追思會上分享彼此的回憶,重新回味美好時刻的點點滴滴。這個過程不僅是表達對往生者的思念,也同時了解到,死亡並不代表關係的結束,即使沒有辦法見面,與往生者的回憶始終留存在我們心中,不曾消失。(延伸閱讀:影音推薦《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》疫情下的葬禮 遠端追思會)
想念日記 紀錄走過悲傷的歷程
若是有些回憶還沒準備好說出口,與家人分享,我們也可以透過手機的APP創建屬於自己的「想念日記」。用日記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情感,除了讓情緒有一個出口,也幫助自己透過記錄慢慢地跟往生者道別。從一周、一個月、一年……到兩年、三年,每一次的書寫都是一種療癒,等到兩年、三年,或是很久之後的某一天,突然發現自己漸漸不再感到悲傷,可以面對親人過世的事實,也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心情。這段路可能走得比較慢,但是回頭檢視這段過往,才發現原來自己比想像中堅強。
更多疫情相關文章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