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上出現確診者怎麼辦?疫情下的確診歧視
由台中市青年高中電影電視科學生拍攝的微電影《Justice》,影片中主角琦惠因為咳嗽,被同學大聲地叫「病毒」,還警告其他同學不要靠近,小心被傳染。後來爆發群聚感染的地點,正是琦惠媽媽工作的醫院,其他同學議論紛紛,認為琦惠一定是確診者,到學校上課就是散播病毒!即使琦惠一家人採檢報告出爐,是陰性反應,同學們仍在網路上留言謾罵,甚至對琦惠惡作劇,想證明她染疫,其他旁觀的同學,因為害怕謠言成真,不敢上前制止霸凌發生。
電影中的霸凌現象並不是特例,事實上我們也有接到老師反應,班上因為有確診的孩子而停課改成遠距教學,在線上課程中,不少同學使用情緒性的字眼攻擊那位確診的同學,認為就是他造成大家的麻煩,讓同學們處在染疫的風險。確診者成為班上的箭靶,同學們把疫情下不安焦慮的情緒,轉為對確診孩子的攻擊。在疫情起伏不定的時刻,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理解:沒有人願意確診,生病不是誰的錯。
破除謠言的迷思 培養正確疫情認知
疫情無聲無息的攻擊讓人害怕,孩子們的恐慌與不安,更會影響對疫情的認知,這時班上會出現許多「聽說」而來的小道消息,容易成為孩子們相信的資訊來源,像是:「聽說XXX就是最先開始散播病毒的人」、「聽說喝大蒜水可以消毒」等等。
當班上出現關於疫情的傳聞,除了落實「戴口罩、勤洗手」的防疫守則之外,我們可以了解孩子對疫情的想法與認識,用開放的態度面對孩子關於疫情的提問,帶孩子討論傳聞的真實性,是否有科學根據,有沒有什麼可以求證的方法。破除謠言的迷思,讓孩子學會用理性的態度面對疫情,當班上出現確診者/密切接觸者時,也可以降低孩子們的恐慌與不安,減少歧視的發生。
確診者在身邊 疫情下的同理心
隨著疫情確診人數快速攀升,我們不免會遇到一個狀況:孩子的同學是確診者該怎麼辦?學校同學是確診個案,可能會讓孩子出現害怕、焦慮的情緒,擔心下課的時候跟確診同學玩耍,自己會不會也中標?不知道學校生活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?我們除了協助孩子調適這些緊張焦慮的心情之外,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跟孩子討論確診同學的心情。
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害怕確診的情緒是正常的,沒有人想要生病,隔離在家不能出門,相信確診同學也是相同的心情,可以傳訊息關心確診同學的身體狀況,也幫助孩子理解確診的狀症是什麼,其實染疫沒有想像中的可怕。在居家隔離結束後,孩子面對確診同學可能還是有些擔心,也讓孩子知道可以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,但不是把確診者當作「病毒」的存在。
未來我們都必須學習如何與疫情共處,自己或是身邊的家人都可能成為確診者,讓孩子學習如何以理性的態度面對疫情,用同理心對待確診同學,是疫情教會我們的事情。
更多疫情相關文章 》